[摘 要]中国史学界正在经历历史性变化,新一代史学工作者的问题意识、书写或表达形式、研究规范与学术价值观,成为新文科背景下衡量史学研究成果优劣高低更重要的尺度。史学研究人才培养功夫要扎实,思维要辩证,问题要明确,学术史背景的梳理要清楚,气魄、雄心和眼界要更大。
[关键词]新文科;新史学;数字人文;历史教育
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:“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,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。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,必将给理论创造、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。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,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。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。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,明确指出“产生理论”和“产生思想”是新时代的期待,也为史学工作者明确了学科建设、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。
近两年来,教育界和学术界关于新文科的讨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,在新时代倡导新文科,应该努力提高文科学术规范和学术话语中国化的程度,更加重视大数据时代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融合交叉,更加强调具有当代关怀的问题意识,致力培养适应新文科发展的新一代学术工作者等,这些期待也对新时代历史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中国史学界正在经历“世代交替”的历史性变化,新一代史学研究者要面对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。进入21世纪之后,对于具有“学术积累”意义的工作,已经越来越成为普通史学工作者日常研究过程的一部分。因为缺乏史料,许多传统史家认为不能研究的重要问题,在“数字人文”的背景下,变得有点“垂手而得”。因此,数字时代历史学者的功力与共享,可能更多地表现在眼界和通识方面。新一代历史学者的工作,需要有深厚学术史背景的思想建构, “出思想”与否,可能会成为新文科背景下衡量史学研究成果高低的重要尺度。
50年后的历史学家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史和经济史,除了当前在大学历史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讲授的内容之外,历史学家们更需要懂得相对于他们来说古老的网络技术、古董电脑的硬盘修复技术、数码资料恢复技术等,因为需要搜集、发掘、整理、利用的资料,基本上是非纸质的,要在旧电脑、旧硬盘、旧数据库、云端等获取。在整理、利用历史资料的技艺方面,目前的基础训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,借此之鉴对学术的发展大有好处。因为史料利用技艺的进步,在本质上预示着史学研究规范和研究价值的转变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新一代青年学生正是在数据可视化、数字仓储、文本发掘、多媒体出版、虚拟现实等所谓“数字人文”的背景下成长起来,学生的问题意识、书写或表达形式、研究规范与学术价值观,已经呈现出与当前这一代人不相同的样貌。
为此,历史学新文科建设要立足中国文化本位,拓展全球视野,善于将新技术方法融入教学与科研,不断更新面向未来世界的探索范围和教研主题,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,构建中国话语,形成中国学派。
新文科创新建设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:第一,是否有中国风格和气派;第二,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在国际产生影响。历史学新文科建设要基于20世纪海内外学界各层面、各时期“新史学”范式革新所推进的学科发展格局,进一步孕育出以史学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新思想、新理论、新观念,并培养出新一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创造活力、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世界文明史视野的高素质史学人才,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人才培养体系。
历史学教育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精神的铸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历史学教指委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、探索创新知识和培养创新人才为使命,在历史学一流专业和基础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,提倡学生参与科研过程,学习最新学术研究成果。历史学教指委及时总结推广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实践经验,倡导各培养单位根据实际,从课程贯通、条件支撑、学术熏陶、导师引领各方面尽力打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,形成小班化、个性化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成长链,不断凝练一流水平人才培养的范式。
在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中,要倡导强化经典研读和基础训练,以及语言能力、写作能力的训练,并将中国史研究在研究专题、学术自觉和学术组织方式上真正与世界史打通,秉持中国史学的深厚的学术传统,关怀宽广的世界文明历程,在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探究人类历史上的制度、人群、文本、礼仪、思想和艺术,建立史学通识,在文化视野中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现象通过具体个案进行联系比较,在社会实践中以扎实的专业知识、良好的理论素养和通达的应用能力,适应社会发展中对考古、文博、文化遗产保护、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的需求。
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和思想,其学术影响必须是跨学科的,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、某个领域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“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”。如费孝通先生的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成果学术影响遍及欧美,又如张光直先生关于中国考古学的研究,但是他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做田野考古工作,而是依据大陆考古学家的发掘报告所提出的理论,启发了欧美学者关于玛雅文化的考古学研究,同时也对当代文化研究、政治学研究和史学研究的学者有深刻的影响。当今对于从事史学研究和人才培养,要强调学有所本,功夫要扎实,思维要辩证,问题要明确,学术史背景的梳理要清楚,但与此同时,气魄、雄心和眼界都要更大。要不断思考历史学专业教育如何支撑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推进,通过完善历史学专业培养体系,将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相融合,夯实专业通识、激发锐气和灵气,深化实践教学改革、持续优化课程体系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。
展望未来,在历届教指委奠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基础上,与全国文科同行一起,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专业教育体系的目标,全面提升基础文科人才培养水平,努力发挥教指委的凝聚作用与创新能力,共同推进教指委工作迈向新台阶。
【作者陈春声:中山大学党委书记】
原载2021年第1期《中国高等教育》杂志
作者:陈春声